「運動」的定義是「一種有計畫性、組織性、重複性、目的性的活動,旨在改善或保持身體健康」。「適性化的調整」是我們的最大原則。在這個原則之下,大約可以分成以下四種類別:適應體育(規則面)、具象化提示(器材面)、連結生活經驗(生活面)、興趣與情緒(心理面)。
適應體育
俗話說:「路不轉,人轉」。學生沒辦法轉的話,讓老師來轉、器材來轉、規則來轉。
具體提示
抽象的詞,例如:多一點、用力一點、小聲一點、一半......。對孩子來說不好理解,那我們就讓它具體化!
連結生活經驗
在蹲式馬桶如廁,是很需要下肢肌力的動作;沒有椅子的時候,穿鞋、穿褲子,都很需要平衡能力。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(簡稱體適能)在各種場景中考驗著我們!
興趣與情緒
對一件事有「興趣」,就會有很大的動力前進,而且是快樂的、喜悅的。引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,不僅能身體健康、累積正向的情緒經驗,還能學習面對挫折時的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