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作所中的身心障礙者主要從事的活動,可以分為作業活動、課程活動及休閒活動。
每週20小時「作業活動」+20小時「課程休閒活動」。
【服務對象】
智能障礙。
自閉症。
18歲以上(特殊需求者年齡可向下延伸至15歲)。
有意願且具一定程度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,但整體評估還不足以進入庇護工廠或支持性就業體系的身心障礙者。
【身心理特性】
固化思考➡常聽從單一指令行動,較少有複雜的思考。
社交能力差➡和人對談時缺乏彈性(較直白、無溫度)。
肌力逐漸退化➡因病症而導致較快的退化。
【上課常遇到的狀況】
大腦和身體的連結較差、反應較慢。 (例:學員手已經張開準備接飛盤,但飛盤過來時,嘴巴唸著接盤,手卻不為所動,最後飛盤掉落在地。)
較難理解抽象的事物及口令。 (例: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不易理解腳打開的寬度與肩膀的寬度之間的關係,因此需要具體的標示距離。) (例:老師教學飛盤時,學生可以理解丟的動作,在熟悉丟盤後,老師加入了「防守」的概念,讓學生練習雙手張開面對同學做防守練習,許多學員無法馬上理解為什麼要面對著自己的同學做手張開的動作,甚至負責丟盤的學員會模仿在自己面前的防守者的動作。)
對人說話語氣較直白無修飾,易有人際問題。
部分服務對象對於疲勞、疼痛、碰撞等較為敏感。 (例:學員一開始跟著其他同學們一起慢跑,後來因小腿疼痛而到旁邊休息,中途又自動參與課程,但後來又默默地到一旁休息。學員行動上是沒有問題的,但心理上還是會覺得自己需要至一旁休息一段時間。)
活動量少,身體適能較差,易有肥胖問題。
情緒行為影響工作。
體適能較差影響工作效率 (例:作業時間容易中斷,20-30分鐘就需要休息)。
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持續性。(如部分自閉症者及ADHD服務對象,時常在作業時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,導致作業中斷。) 【小作所平常都在做什麼?】 小作所的學員們平常有半數的時間在進行作業活動(工作),其餘一半的時間會有各類課程及休閒活動,是否有運動課程取決於各單位的安排,代表運動量可能是不固定的。 【小故事分享】
關於上課時... 在上飛盤課時,老師發現學員們排隊時會忘記往前遞補,有時操作動作時會做到一半突然當機卡住、或是分心就忘記接下來要做什麼了。 上課時,老師會將丟飛盤的動作細分成: 一、拿飛盤、手伸直。 二、收盤,將飛盤靠著肩膀/胸口。 三、手伸直丟出飛盤。 將丟飛盤拆解為三個步驟後,讓學員們更容易理解動作要怎麼做;有時學員停住不動時,老師也不會直接告訴他接下來要做什麼,而是請他們先自己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,嘗試自己想起來並接續做動作。
上了體適能課後,我看見了...! 在每堂體適能課中,透過不斷的練習,學員的專注力都有明顯提升,能自己完成動作的人數增加了,而能力好的人也會主動協助需要幫助的同儕,使課程更加順利進行,每個訓練能做的次數越來越多,也間接地提升了學員們的運動量。 體適能課不僅能增進學員的個人身體能力,也能增進人際關係,運動帶來的好處難以數計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