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解惑|帕拉林匹克運動會?
帕拉林匹克運動會(Paralympic Games),是由希臘語的Para(意思是平行)與Olympic的lympic組成,表示是與奧運有著平行地位的運動會。是為身心障礙者所舉辦的國際綜合體育賽事! 源起自一個治療戰後傷兵的醫院,醫生帶著病人們進行輔助性的運動,漸漸的演變成...


解惑|運動平權是什麼?
200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」(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) 其中的第30條就提及到了參與文化生活、康樂、休閒及體育活動的相關資訊,條文其中更是寫到,為確保他們能夠「無礙地」參與...


你會跑步嗎?
兩歲的小朋友都會跑了,我怎麼可能不會呢? 若是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了~ 「 會不會跑步 」這問題有點像文字遊戲,因為 「 會 」 跑並不等於你 「 懂 」 怎麼跑。 「 雙腳能快速地向前移動並不等於會跑步。 」 #跑步 不只是一種動作,其實也有很多 「 眉角 」...


威晴服務對象介紹-小型作業所
在小作所中的身心障礙者主要從事的活動,可以分為作業活動、課程活動及休閒活動。 每週20小時「作業活動」+20小時「課程休閒活動」。 【服務對象】 智能障礙。 自閉症。 18歲以上(特殊需求者年齡可向下延伸至15歲)。 有意願且具一定程度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,但整體評估還不足以...


威晴服務對象介紹-安養/教養機構
安養/教養機構為24小時全日住宿型機構,提供個別化服務、健康與安全服務、居家生活服務、社區生活服務、社交活動服務、休閒生活服務、其他相關服務等。 【對象】 智能障礙 自閉症 多重障礙 18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。 障礙等級為中度以上者。 【身心理特性】 智力不足...


我想跟孩子一起打球
「我想跟孩子一起打球」,曾經一位爸爸這樣跟我說。 是啊,父親想在休息日與孩子一起從事休閒活動,對許多家庭來說再平常不過,但你知道嗎?這個小小的心願,對於有心智障礙者的家庭來說,卻是何等困難。 難道因為孩子身體上的先天受限,連假日與爸爸一起玩的權利都該被剝奪嗎?...


希望自己不只是體適能老師,更是能陪伴孩子生命成長的人
#生活體驗營 已經辦了三次,有忠實粉絲三次都參加,還在敲碗問下次要去哪? 想起第一次營隊的夜晚,玄玄「醞釀」了40幾分鐘才願意去洗澡,因為他還不太會自己洗,所以我需要幫忙他,這也讓我提早體驗了當爸爸的感覺~~ 而這次他已能熟練的自己更衣、盥洗、吹頭,我只需要在一旁看他哪裡需...


當遇到心智障礙客人,你該怎麼做?
服務業的客人百百種,其中包括 # 心智障礙者。由於對他們的特質不夠了解,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,發生突發狀況時更不知道如何應對.... 這是我第二次受邀至 台灣迪卡儂 中和店,為店經理們進行講座。當我收到這次的演講邀約時,心中非常激動!這不僅代表越來越多人開始接納這些...


「好動」跟「運動」是兩回事
「我的孩子無論在哪都喜歡跑來跑去,運動量應該很足夠了」 「我的孩子整天動不停也停不下來,還需要運動嗎?」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,看似孩子的活動量豐富,但這種「自發性的 #好動」真的算是「運動」嗎? 事實上,「好動」與「運動」是不同的概念,這邊先定義什麼叫運動:...


資源班不是你想的那樣
近日 #資源班 話題鬧得沸沸揚揚,大多人對資源班有很深的誤解,認為資源班的學生不聰明、覺得資源班是隔離特殊需要的學生、以為資源班的教育品質較差、認為只有極端情況才需上資源班、認為資源班的學生沒有未來...... 但你知道建中、台中一中也有資源班嗎?...


知道怎麼玩,才能走入人群
#玩,是孩子們的本能,不是他們不想和同儕一起玩,而是因為有時「不知道如何參與」。這種情況對於 #心智障礙 的孩子來說尤其突出。從外表上你可能無法察覺到他們的不同,但有時候你會注意到,他們靜靜地坐在一邊,羨慕地觀察其他人玩耍。他們內心其實非常渴望加入!但由於身體能力上的限制,...


「個別化體育計畫報告」是什麼?
在威晴上課,我們提供「 #個別化體育計畫報告 」給連續參加三期課程的學員。 隨著科技進步,數據化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。只要學員在威晴連續參與三期課程,我們將會為他們製作一份專屬的個別化體育計畫報告。 這份報告除了可以看出孩子的學習狀況,還能為老師在未來的課程設計提供參考...


當你生氣時,你會怎麼做呢?
擺張臭臉不說話、打枕頭摔東西發洩、大吃大喝一頓、還是找個沒人的地方,大聲喊出心裡的不愉快? 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,成長路上我們都在學習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,#自閉症 孩子也是一樣,只是他們面臨到的困難和自身限制比我們多更多.........


老師,我想讓孩子學羽球,為什麼在教他擊掌?
這是我們常被問的問題,明明是羽球課,為什麼不從基本的握拍和擊球動作開始呢? 這就像你要會煮一道料理,得先從挑菜切菜學起,煮菜不是把料倒入炒鍋會炒就好,小從切菜,大至火候控制都是料理好吃與否的關鍵。 同樣地,要掌握一項 #運動技能,都需要將「動作拆開」練習,看似無關的訓練,實...


為什麼小孩總能活力滿滿,玩一整天都不會累?
孩子的無氧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因此不會產生太多容易導致疲勞的無氧呼吸代謝廢物,如乳酸。他們恢復能力也比大人強,因此運動對他們來說是快樂的,多鼓勵孩子運動,對他們是件好事! 建議可帶孩子做需要 #高度專注 的運動,例如腳踏車、直排輪、球類運動等,「精力」加上「體力」的消秏,...


看見他能做到的
最常聽到家長說...... 1.「我的孩子有障礙,這些訓練他一定做不到啦~」 2.「其他孩子怎麼這麼厲害,是他們程度本來就比較好吧?我家孩子不行啦~」 若一開始就給予 #自我限制,孩子自然無法有所進步。 我所持的觀點與以上兩點相反,我會著眼於孩子的「優點」和「優勢」,以此強...


適應體育與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的差異
在參與運動過程受限的人,都是 #適應體育 服務的對象,而威晴大多應用在 #身心障礙者,白話一點就是「 #身心障礙的體育課」,不談治療,我們是以運動教育的角度協助特殊需求者從事運動這件事。 相較之下, #物理治療 和 #職能治療 更偏重於康復和功能的恢復,而 #適應體育...


與特生溝通
我們習慣與人談話時,眼睛要看對方,所以當對方眼神不在你身上時,你會有「他有在聽我說話嗎?」的疑問。 我帶的孩子,大部份沒有口語能力,也無法透過眼神確認他是否在聽我說話,對部份特殊生來說,他們在接收指令的時候,眼神大多不會「看著」老師。 我常想:「我的指令他們能理解嗎?」...


你看不見的障礙,不代表不存在
曾經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時,孩子因腳踏車騎太慢,擋到其他人而被嗆聲。 在速限10的車道上,本來就不能騎太快,而孩子被大聲咆哮時,當下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雖然我有立即處理,但歧視與傷害已造成。 孩子有「隱形障礙」,你看不見的,不代表不存在,不是非得坐輪椅、拄柺杖才需得到他人...


創造成功經驗,讓特殊生從運動中找到自信
三年前我教一位重度自閉症的孩子跳繩,每當看到我拿出跳繩,總是抗拒的說「我不要!」或是要等繩子完全停下來才敢跳過去。 「因為恐懼所以逃避」 自閉症孩子無法掌控未知的局面,他們會緊張害怕,於是我降低難度,先讓他適應、習慣、循序漸進的引導,再逐步提升難度,有了更多的成功經驗後,孩...
bottom of page